个人资料

pandeng

 

文章数量:46

点击人次:161391

博文分类
搜索
最新评论
七面李嘉诚

哲理思考

“每个人都可以有巨大的雄心及高远的梦想,区别在于有没有能力实现这些梦想。当梦想成真的时候,会否在成功的台阶上更知进取?当梦境破灭、无力取胜、无能力转败为胜时,会否被套在自命不凡的枷锁里?是否跌进万念俱灭无所期待的沮丧之中?再有学识再成功的人,也要抵御命运?[@more@]

[首富档案]

国别:中国香港

籍贯:广东潮州

出生年月:1928年

行业:房地产、电信、能源、投资、贸易、基础建设等

财富状况:2005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22位,总资产超过130亿美元,既是香港首富,也是全球华人首富。

家庭:有两个儿子

1940年,浮云过隙。

这一年,富兰克林·罗斯福——被公认为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总统——在他连续执政的第8个年头,帮助美国经济走出了“大萧条”的阴暗,人均GNP首次超过1929年的水平;

这一年,二战开始仅一年,德国人正在破坏整个欧洲的经济动脉,德军攀越阿登山区,经比利时绕过马其诺防线,很快占领了法国全境,被神话般信奉的马其诺防线最终成了无用的摆设和对战败者的讽刺;

这一年,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攻坚阶段,所有的一切岌岌可危,在中国的东北工业中,日资占资本总额的80.8%,中国民族资本仅占17%,国家仅仅占有2.2%。而在整个亚洲,尽管拥有世界3/5人口,它的生产量却跌到了世界总产量的1/5;

这一年,英国介入二战,中国广州沦陷,香港危机四伏,成批难民涌入这座城市,香港工业迎来战前的最后一个动荡但趋前的时期;

这一年,还有两个后来震动中国的人出生,在美国旧金山市,李小龙来到了后来让他荣耀加身的世界;荣智健则被认为衔着金钥匙诞生于大贵之家;

这一年,还有个人和一家五口携带着几件旧衣服从烟雨蒙蒙的面条巷走上了潮州古道,又从潮州古道走进了香港,从香港西环的爹士校街的小塑胶厂走向新蒲岗,走向筲箕湾,走向北角,进而走向香港中环的心脏地带皇后大道中的华人行,最后又走向了世界。

这个人,不独裁,不骄横,不势利,不跋扈,不放弃,不软弱,不低头,不绝对,不世故,不放慢脚步,也不固步自封;

这个人,总戴着黑边眼镜,据说一身灰色的西服一穿就是10来年,据说只有3双皮鞋,没有一双是名牌;这个人每天工作不少于15小时,早上6点半起床,然后会去高尔夫球场,他说除了高尔夫他没有任何别的娱乐;

这个人,1923年出世于潮州,1940年到香港,15岁失去父亲,18岁做经理,19岁做总经理,22岁开始自我创业,30岁的时候资产过千万,39岁开创华资收购英资财团首例,40岁成为地产巨头、超级富豪,73岁首成亚洲首富,资产110亿美元。

他就是李嘉诚,迄今,还没有那一个华人企业家,能够超越李嘉诚而获得更多的激赏;迄今,也还没有一个华人富豪,比李嘉诚拥有更广泛的影响力。

2005年,李嘉诚位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单22位,总资产超过130亿美元,其财富总值增加了6亿美元,即约47亿港元。(亚洲首富之位被印度钢铁大王米塔尔夺走,后者由上一年的全球第62位跃登至第三位,财富总值达250亿美元,仅次于盖兹的465亿美元及巴菲特的440亿美元。)

在华人世界,再也没有比他更富有和传奇的人了。

塑胶时代:一个伟大的盗火者

1928年生于福建潮州的李嘉诚是1940、50年代众多奇迹创造者中的集大成者,他从战火中逃往香港,然后,因为父亲的去世而承担起全家的希望;他没有依靠任何人,而是以自己的诚信、坚忍不拔的态度,以及勤奋获得了第一桶金。

李嘉诚的财富积累最早始于塑胶用品。

从推销员到生产商

跑过街,当过茶馆和钟表店学徒的李嘉诚在1950年开始了自己的创业道路,这一年他22岁。他将自己多年的积蓄和向亲友筹借的5万港元开办了一家属于自己的“长江塑胶厂”,决心独闯天下。

李嘉诚为什么脱离自己所从事过的几个行业而进入这个领域呢?这和其推销经历密不可分。

李嘉诚早年的推销经历非常丰富,做过铁桶的走街郎也做过塑胶桶的销售员,18岁成为一家塑胶桶厂商的总经理,而正是将近4年的塑胶产品的从业经历,促使李嘉诚走上了塑胶生产之路。

李嘉诚早年的创业和众多同一时期参与战后香港发展的企业家一样,充满了艰险和困惑,吃苦耐劳和勤劳实干是这一时期的主题,而在早年从事塑胶产业的历程中,李嘉诚偷师意大利的故事,被他的所有传记作者描述过。

一九五七年初的一天,李嘉诚阅读新一期的英文版《塑胶》杂志,偶然看到一小段消息,说意大利一家公司利用塑胶原料制造塑胶花,全面倾销欧美市场,他决定去那里寻找技术上的支持。

到了意大利,李嘉诚风尘仆仆来到该公司门口,但却戛然却步。他素知厂家对新产品技术的保守与戒备。也许应该名正言顺购买技术专利,然而,一来,长江厂小本经营,绝对付不起昂贵的专利费;二来,厂家绝不会轻易出卖专利,它往往要在充分占领市场,赚得盘满钵满,直到准备淘汰这项技术时方肯出手。

李嘉诚想了个办法,当时这家公司正在招聘,他去报了名,被派往车间做打杂的工人。李嘉诚只有旅游签证,按规定,持有这种签证的人是不能够打工的,所以老板给李嘉诚的工薪不及同类工人的一半。

李嘉诚在这家公司负责清除废品废料,而在一收工后,他就急忙赶回旅店,把观察到的一切记录在笔记本上。没有多久,李嘉诚就熟悉了整个生产流程,可是,属于保密的技术环节还是不得而知。李嘉诚开始打工人的主意,一到假日,李嘉诚邀请数位新结识的朋友,到城里的中国餐馆吃饭,这些朋友都是某一工序的技术工人。李嘉诚用英语向他们请教有关技术,佯称他打算到其他的厂应聘技术工人。李嘉诚通过眼观耳听,大致悟出塑胶花制作配色的技术要领。

几个月后,李嘉诚返回香港,开始大展拳脚,他把“长江塑胶厂”改名为“长江工业有限公司”,积极扩充厂房。由于长江生产的塑胶产品,特别是塑胶花款式新,质量好,价格底,在销售上又有李嘉诚长期积累的人脉和经验,长江很快打出了市场,在香港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小小的香港塑胶市场,有了一个新的拥有创造性的企业。

“担保者是你自己”

1957年以后,李嘉诚凭借简陋的生产设备生产出了大批质优、价廉、新颖、别致的塑胶花产品,“长江工业有限公司”也获得了不少海外的订单,但李嘉诚和整个香港一样陷入了资金短缺,设备无法更新的困境。李嘉诚不敢贸然接单,在无法更新设备,招收新的技工,增加厂房的基础上,他的塑胶花生产能力正受到严重的考验。

正在这个时候,一个不是机会的机会出现了。

一位来自欧洲的塑胶花经销商来到了李嘉诚位于新蒲岗的低矮的厂房。他告诉李嘉诚他需要大批塑胶花。但在看了李嘉诚的厂房和设备后,这位诚恳的欧洲人告诉李嘉诚,尽管长江生产的塑胶花款式新颖,质量可靠,他的工厂管理严格有效,但没有资金和好的设备,他无法把订单交给他,看着诚恳的李嘉诚,临走的时候,他对李嘉诚说,如果有当地的规模较大企业或者商贾愿意为其做这张订单的担保人,他会考虑。

商业的竞争有时候就是这样突兀,当李嘉诚绝望的时候,又有人给了他希望,但到那里去寻找这个会来帮助他的人呢?年轻的李嘉诚的脑海中出现了2年前贷款给他的银行,出现了正在经营中南钟表公司的叔父庄静庵,他们会成为他的担保人吗?

第二天,李嘉诚再次约了这位订货商。在香港一家知名的咖啡厅,李嘉诚决定做一件在当时几乎注定将失去订单的事情。他看着坐在对面的先生,然后从随身的手提包中取出了按照订货商要求而设计出来的新款塑胶花,把它们仔细地放到了他的面前。

没有担保合同,只有8件让人喜欢不禁的作品。

李嘉诚诚恳得对欧洲客人说,这八款作品是他和设计人员昨晚用一个晚上的时间设计出来的适合他的塑胶花,其中五款是根据他的要求设计的,另外3款则是考虑圣诞就要到来,他也许会有市场。

欧洲人似乎忘记了昨天所看到的李嘉诚的工厂,他看着这些产品,没有说什么。

李嘉诚开始实话实说,他告诉订货商,自己没有找到他想要的担保人,香港经济情况也不允许他去寻找自己的亲人朋友帮忙。

“就我个人而言,我当然十分希望能得到这次并且能够长期得到你的订单,长江虽然现在没有资金和取得担保,但我们一旦合作,我可以为你提供全香港最优惠的价格,最好的质量,并且保证如期交货。当然,我们没有担保人,我尊重你现在做出的任何决定,我会理解。如果无法合作,这八款塑胶花样品,如果你觉得满意,我愿意送给你,只希望下次有机会再和你合作。”李嘉诚孤注一掷。

李嘉诚的坦率和诚实,是他最被称道的品质之一。欧洲人被说动了,他清楚,这个年轻人也许没有资金,没有设备,甚至没有足够的工人,但他却有诚实和最坦诚的合作精神——他只要一款塑胶花样品,他却给了他八件。

昨天要求的担保人现在似乎不重要了,他同样钦佩李嘉诚敢于将样品送给自己的勇气,香港的竞争日益激烈,李嘉诚的这种行为,本身已经是最好的担保。

“你就是你的担保人。”他对李嘉诚由衷的欣赏。

没有担保人的李嘉诚获得了他的订单。

回忆往事,李嘉诚说,1957年完成的这桩生意,才是他最终走向“塑胶花大王”的起点,而我们看到的正是在完成这个过程,李嘉诚体现出来的质朴的勇气和诚实。

生平唯一一次冒险

1950年代末,香港制造业迅速成熟,塑胶花行业更是出现了大批企业,很多厂商的规模也远远超过李嘉诚。李嘉诚有了新的想法,他知道香港市场太小,李嘉诚判断正在兴起的欧洲才是他的塑胶花最终的出路,在这一年,李嘉诚开始在一些国际知名的行业杂志上刊登企业的广告,谁都无法理解,凭他的企业规模,为什么要去这样的杂志进行宣传呢?也就在打了广告的这一年的秋天,又一个机会出现了。

一家北美大型塑胶花公司给李嘉诚发来了电报,电报里告诉李嘉诚,他们将在近期来香港,考察长江塑胶厂和其他塑胶花企业,以寻求长期合作,他们的采购部经理将在一周内到达。

7天?7天时间,一个也许将给予全年定单的大商人要来长江塑胶花考察?敏锐的李嘉诚知道,这将是他走向欧美的一个契机。但和第一次与欧洲人合作一样,李嘉诚开始为自己的生产规模担心起来,要知道,这次来的客人非同小可,过去“设计攻关”的办法显然是无效的,和这样的大企业合作,除了实力还是实力。

李嘉诚一生中很少冒险,但这一次,也许是他这一生中最值得被记取的毕其功于一役的抉择。李嘉诚内在的魄力再一次显示出来,这个被很多人认为的商业帝国中的保守派只有在最关键的企业史出现的时候,才会表现出过人的勇气。

当天晚上,李嘉诚召集了所有的员工通告了这一消息,他告诉这些同事,从今天晚上起,每一个人都要想尽办法找银行贷款,以购入全新的生产塑胶花的设备,同时,这个历史5年多的厂也将搬迁,他们将找到合适的工厂,并建设全新的生产线。

所有人都在嘀咕:这是不是一个神话?但李嘉诚相信,神话是可以实现的。这个七天的过程在很多李嘉诚传记作者的书中出现过,但具体到银行、场地、设备购买的细节却很少,我们能够想象的是,用7天时间,建设一个全新的厂区,寻找更多的员工和购买整套最先进的设备,是需要足够的勇气和莫大的信念的。李嘉诚做到了。

7天之后的早晨,李嘉诚出现在机场,他等来了从北美来的贵宾,然后亲自开车,把他接到了位于中环附近的新工厂。

慕名而来的欧洲人看着长江塑胶崭新的生产设备和精美的样品,非常满意。

订单的签约过程,比前面的七天要快很多,订货商为长江带来了每年百万美元的生意,而对于李嘉诚而言,这笔买卖更重要的确是——他的这位客户后来成为了李嘉诚和加拿大银行之间的一条纽带,为后来李嘉诚进军国际市场,特别是加拿大能源市场,提供了大量的帮助。

冒险者永远只有一个机会,在一个塑胶花盛行的“假面时代”,在香港低成本制造业开始走向全世界的时候,李嘉诚用7天的时间,完成了香港塑胶花企业到世界级塑胶花企业的飞跃,而他等待的时间是之前惨淡经营的5年。

之后,李嘉诚把企业的战略定义为重点发展海外市场,也在这个阶段,世界各大市场对于塑胶花的需求日益扩大,李嘉诚争取了大量的海外长期订单,以微利和较好的产品、设计成为了众多国际厂商青睐的香港塑胶花生产商。据李嘉诚透露,当时,庞大的塑胶花市场,每年为长江塑胶厂带来千万元的利润,长江塑胶厂也成为了国际塑胶花行业中的翘楚,仅用了几年时间,长江就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塑胶花生产基地,李嘉诚由此也获得了“世界塑胶花之王”的称号。

到1960年,年仅30岁的李嘉诚跨进“千万富翁”之列,他的塑胶花帝国也在这个期间达到了巅峰。

«上一篇:李嘉诚:强者的有为   下一篇:李嘉诚:做老板还是做领袖»

评论(0) 点击次数(6004)
评论(共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登陆后可发表评论,请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