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lcr88

 

文章数量:164

点击人次:490226

博文分类
搜索
转帖]对改革争论再次定调的深意

我的日志

对改革争论再次定调的深意

[@more@]

龙传人导编时的感想:直销也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也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那些听着中国特色直销就讨厌的思维要改变,还是要坚持马秀红副部长在厦门会议上的思路:建立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直销体系,倒退是没有出路的

对分配进行改革。关于计酬方案,要按526日,胡锦涛主席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示过的: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要按四全思维来改革调整直销的计酬方案

《人民日报》、《求是》适时发表评论对改革争论再次定调的深意。     200665日,人民日报二版发表《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几乎与此同时,新华社为此发出通稿,同时被全国各大媒体转载。  评论指出,这些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在国际风云变幻中站稳脚跟,我们之所以能够经受住亚洲金融危机和非典疫情等一次又一次严峻考验,我们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使现代化建设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进,

就是因为通过改革开放,我们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与此同时,《求是》杂志亦刊登评论文章《推进改革开放努力实现新突破》,强调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才能为中国未来五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证。  因为两篇文章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的基调,以及具有特殊意味的钟理轩石平的署名,一时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  这也是继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温家保总理公开表态坚持改革方向绝不动摇之后,中央就改革方向的再次集中阐述。时隔近三个月时间。  国务院体制改革研究所副所长李保民,当天对本报记者表示,两次阐述,不可孤立地看,正反映了中央对改革一以贯之的坚决态度。也有学者认为,中央的再度表态,还具有着某种特定的现实含义。    评论员文章的背景  200636日,全国两会期间,在参与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讲话强调,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  之后不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亦公开表明:

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前进中尽管有困难,但不能停顿,倒退没有出路  中央高层两位领导人相继对改革方向阐明态度,当时被视为对相关改革大讨论的回应。联系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也是面对改革论争,小平南方谈话一锤定音,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提法将如火如荼中的第二次改革争论划上句号。  中央党校党建部主任王长江此时也认为,历时两年多的第三次改革论争,已经趋向于进一步坚持改革的基调。  随后的三个月内,至少在媒体上,关于改革论争的话题开始淡出公众视野。而原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部部长赵晓则表示,树欲静而风不止,一份经网络流传的内部会议纪要,让原本日趋明朗的形势,增加了变数。  此时,中央党校党建部主任王长江也隐隐觉得,网络上再度兴起的某些言论,已经不再是观点分歧的问题。他还注意到,中央已经关注到目前的改革讨论。    重申改革的深意  《人民日报》以及《求是》杂志的文章,恰在此刻出台了。  国务院体改办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李保民认为,文章的主旨还是为了重申中央在改革上坚定不移的态度,尤其是结合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指明未来的方向,改革的基调是自邓小平南方讲话以来,一直延续的,从未改变。  他透露,此度的两篇文章最早酝酿于两会期间,此后多次讨论,吸纳意见,应与三月高层领导的讲话,联系在一起看待,中央在改革方向上的坚决态度,从未因改革论争中的杂音发生变化  但对于目睹乃至亲身参与第三次改革论争的诸多学者而言,这个时候的这篇文章,依然被认为有着更为现实的意义。  再次表态,坚定的意见,昭示中央的决策绝不会被噪音所干扰。一位经济学家对本报记者说,对于不同声音,弃叫停为引导,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至少说明,中央高层正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包容不同声音。  在《人民日报》的特约评论员文章中,称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注意总结经验,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这无疑是对任何质疑中国是否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声音的回应。  评论还引述前总书记江泽民的话: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  本报此前发表的评论也指出,中国的改革开放将更市场经济,更社会主义,二者缺一不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不争论,有专家指出,此次特约评论员文章也是对邓小平理论的遵循,决策层最大的希望是将改革推向深入,而不是陷入简单的辩论之中,因为解决现实问题比争论更重要。  中央在这个问题上是非常清醒的,有专家对本报记者表示。    改革下一步  此次《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认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而这样的表述和16大的精神以及16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无论是对分配改革还是对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判断,相比以前都没有改变,而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更是自16大以来反复强调的话题。可以说,决策层对改革的判断和对改革要如何推进,早有定论。  李保民将评论员文章的内涵概括为四全改革是:

全世界的潮流,只有顺应潮流,没有退路;

全新的改革,以全新的思维,全新的步骤继续推进改革;

全面的改革,既包括经济体制改革,也包括社会、政治、文化一系列的改革;

全人民的改革,改革成果要为人民群众共享,吸纳广大群众参与。  

评论员文章在谈到改革的具体方向时适时指出,

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既包括经济基础又包括上层建筑,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体制,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需要有一系列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  相关观点也为决策层一直以来所坚持作者:朱红军 文章来源:南方周末

«上一篇:争论需要有科学态度   下一篇:[转帖]追求阳光利润»

评论(0) 点击次数(3234)
评论(共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登陆后可发表评论,请先登录。